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读书是快乐的,因为书本可以给你一切想要的东西。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对知识渴求的阶段,他们渴望从书本中了解这个世界。但是,在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,有些人不爱读书,甚至一拿起课本就想睡觉。如果去做其他的事情,他立刻就变得生龙活虎,劲头十足。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,有何办法?
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,这种不良习惯是由于某种条件反射形成的,睡眠本来是与看书活动无关的人的本能行为,但由于与无关刺激建立了联系,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。如人在疲劳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看书学习,当拿起书时,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,便想抛书睡觉,但又觉得不学不看不行而勉强坚持,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无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,经过不断强化,这种联系逐渐固定下来,以后看书便成了瞌睡的诱发因素,只要拿起书便想睡觉。当然,有些人不喜欢看书并不是因为因为疲劳引起的,也可能是本身就不喜欢看书而形成的抑制性条件反射。所以,要克服这种毛病,必须消除抑制性条件反射,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。
那么,怎样建立这种反射呢?
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前进的原动力。它对于主体来说,总是带有快乐、欢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。人一旦对看书学习产生了兴趣,就会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,激发学习的动力,从而改变抑制性条件反射。有了兴趣,就会促进兴趣,以此形成良性循环。而良性循环的形成也就是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建立。
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,学习要注意方式方法,科学用脑,合理安排学习时间,做到劳逸结合,一般情况下要做到:
①疲劳困倦时不要看书。人体机能活动具有一定限度,活动超过限度,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。这就是所谓的保护性抑制。因此,自己感到疲劳困倦时,就不要勉强支持看书,尤其是不要“开夜车”看书,以避免形成不良习惯。
②饭后不要马上看书。人进食后,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,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,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,而对其它部位处于抑制状态,如果此时看书,不仅效果差,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。
③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。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,把看书当作催眠,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。
④剧烈活动或情绪过于激动后,不应马上看书。因为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,我们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之后,随之就会产生抑制。如果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之后就看书,就很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,并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。
点击报名
Powered by taoedu.cn1.3.0
© 导航_淘教中国(www.taoedu.cn)
京ICP备11038813号-1 | 京ICP证120702
服务热线:4000000696(呼叫中心技术支持) | 邮编:100088
公司名称:哈哈莉莉(北京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(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