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一键推广
淘教中国网
家教板块
北京市
全国免费咨询
400-0000-696

首页 > 淘教百科 > 学习资料 > 文言文中的异读

文言文中的异读

  时间:2013-06-21 12:20:41 [打印] 浏览953次

  异读是指一个字在习惯上有两种以上的读法。文言文中的异读可分为三类。

  一。 通假异读。

  当甲词与乙词通假后,即读乙词的音。例如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中的“说”,通“悦”,就得读“yuè” 音再如“河曲智叟亡以应”中的“亡”,通“无”,就得读“wú”音,而不能读“wáng”音了。

  二。 破音异读。

  前人又叫“读破”、“破音”。它是用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。例如“沛公欲王关中”中的“王”,不读“wáng”音,而是读 “wàng”音,即由原来的名词转化为动词“称王、做王”再如“此中人语云”中的“语”,不读“yǔ”音,而是读“yù”音,同样也是由原来的名词转化成了动词“告诉”。

  三。 古音异读。

  有些专有名词,如人名、地名、官名、族名、器物名、姓氏等,因为专用,就有固定性,从而保留了古音。例如《石钟山记》“周景王之无射也”中的“射”,不读“shè”音,应读“yì”音。因为“无射”是周景王铸成的一种钟,称无射钟,它具有固定的特殊内涵。再如《送董邵南游河北序》“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”中的“燕”,不读“yàn”音,应读“yān”音,因为 “燕”是古代的地名(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)。

  弄清了文言文中的异读情况,朗读文言文时才能确保不会出错,不会闹笑话。

点击报名
注:转载请注明:文章摘自淘教中国网http://www.taoedu.cn。如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。
上一篇: 文言文翻译《塞翁失马》
下一篇: 文言文翻译《核舟记》

淘教百科

Powered by taoedu.cn1.3.0 © 导航_淘教中国(www.taoedu.cn) 京ICP备11038813号-1 | 京ICP证120702
服务热线:4000000696(呼叫中心技术支持) | 邮编:100088
公司名称:哈哈莉莉(北京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    独家运营    公司资质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(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)

网络警察 国家备案 北京工商 支付宝 360

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88号

   

学业规划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