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的情绪具有两极性,良好情绪催人上进,不良情绪使人消沉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控制与调节,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品质。孩子们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强,我们应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,促进孩子消除心理障碍,保持心理健康。
1、警言调节法
大家看过《林则徐》的电影吧。林则徐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挂有“制怒”二字的条幅,当自己要发脾气时,一看到“制怒”二字,自己便冷静下来。这便是“制怒”二字调节了林则徐的情绪。孩子虽然自我理解意识还不强,但用一些孩子熟悉、易懂的名言警句,同样也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。如“无忧”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“我快乐”,“我不哭”等。我们可根据孩子情绪波动特点,有针对性地送给孩子一些警句作为座右铭。或挂在墙上,或放在桌上,让孩子经常看到,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。
2、注意力转移法
当孩子不良情绪产生时,父母对孩子不宜采用强制和对抗手段。要想办法让孩子不再想引起情绪波动的那件事,把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孩子高兴的事情上去。譬如,带孩子去看一场好电影;去游乐场;带孩子到最喜欢的亲戚家玩等。这样能抵消或冲淡消极情绪,使孩子忘却不愉快的事,激动的情绪会平静下来。
3、相对比较法
产生不良情绪一般是因为孩子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。其实,任何一种满足都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,孩子的某一要求达不到,往往是与高层次比而行成的,这时可引导孩子与低层次比较,孩子某些过高的要求会降低,心里产生“我比×××要强”的想法,这时,情绪便会得到控制。
4、关键点拨法
孩子们认知能力不强,对较复杂的事物的判断往往是模糊的。有时,孩子会在不明白的情况下而产生不良情绪。这时,我们应点拨一下,使孩子恍然大悟,产生一种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愉快感觉。
5、痛苦分享法
孩子有了失败(没考上重点中学、竞赛未取得名次、身体某部不幸致残、亲人去世等)时,会出现痛苦、悲哀、恐惧的情绪。这种情绪如不及时进行调适,不仅对身体有害,而且会引起消极情感。在这种情况下,父母千万不能责怪或疏远孩子,要安慰、劝说、同情、理解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。主动分担孩子的痛苦,这样能使孩子的痛苦情绪程度逐步减轻。俗话说:“快乐有人分享、更快乐;痛苦有人分担,少痛苦。”
6、发泄法
孩子受到责难,有委屈,遇到痛苦的事情时,经常是闷闷不乐,冥思苦想,使心理处于压抑状态。这实际是一种消极情绪表达方式,有害于身心健康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应引导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把内心的怨气发泄出来。孩子有什么苦恼,有什么委屈,有什么忧愁,尽可让他倾诉,孩子发发脾气,大叫几声,能减轻了心理压力,心中会舒畅一些。遇到伤心事,让孩子大哭一场,也是一种发泄方式。有的父母在孩子哭时,强迫不准哭,不让讲明原因,让孩子强忍眼泪,忍气吞声是没有好处的,这样有可能引发某种疾病。
7、角色意识法
孩子们的情绪是不稳定的,当他们的消极情绪产生时,会忘掉一切。我们要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身分,并训练孩子的自我意识能力。使孩子在产生不良情绪时,立即想到自己应不应该这样。如“我是少先队员,能这样吗?”“我是班干部,这样做对吗?”“我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好学生,不能这样!”“爸爸曾夸奖我意志坚强,我应坚强一些。”“我是妈妈的好孩子,能这样吗?”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角色地位想到这些,会冷静下来,使不良情绪得到控制。
点击报名
Powered by taoedu.cn1.3.0
© 导航_淘教中国(www.taoedu.cn)
京ICP备11038813号-1 | 京ICP证120702
服务热线:4000000696(呼叫中心技术支持) | 邮编:100088
公司名称:哈哈莉莉(北京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(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