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:
第一个阶段是儿童从牙牙学语到学龄前期,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属千直观行动思维,主要是协调感知和行动,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。
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在小学低年级,儿童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,依靠感觉,知觉,动作或表象概括事物间外部关系的思维过程,其中以具体表象为主要特征。
第三阶段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,儿童的思维逐渐出现概括地和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,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形成判断,进行合乎逻辑性的思维活动,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。
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.
第一阶段是发展口头语言。初人小学的儿童,口头语言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,他们已经掌握相当数量的口语词汇,能够跟别人进行交谈,但是他们还不能利用口头语言准确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。到小学低年级,儿童掌握了拼音、识字的工具,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、词、语、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。这种书面语言仅仅停留在词语和简单句子的形式上。
第二阶段是发展书面语言。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的,在小学低年级,儿童的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,从中年级开始,书面语言才逐步赶上口头语言,到了高年级,儿童的书面语言可以和口头语言并驾齐驱,或者超过口头语言的水平,并反过来丰富和发展口头语言,同时,使口头语言更有条理,日益精炼,逐步趋向规范化。
小学作文训练,在发展儿童语言的这两个阶段中,设置了一个过渡阶段,即小学中年级的句、段训练,这是指导学生山口述到笔述的一个必要的过渡,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个阶梯。
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这两个阶段,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,都受内部语言的制约。这个内部语言,就是思维。儿童从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,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,对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,起着连锁的作用。小学作文训练要从一年级开始,就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,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,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标,又有自己独立的见解,既有宽广的思路,又能符合逻辑,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,又有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,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。所以,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是小学作文训练的核心。
点击报名
Powered by taoedu.cn1.3.0
© 导航_淘教中国(www.taoedu.cn)
京ICP备11038813号-1 | 京ICP证120702
服务热线:4000000696(呼叫中心技术支持) | 邮编:100088
公司名称:哈哈莉莉(北京)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公司资质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11号B座511室(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内)